欢迎来到,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官网
010-8589 6967
首页 > 纪实作品 > 详情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最“美”的桃儿 / 孙海芬
来源: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 发布日期:2024-05-18





作者:孙海芬



一颗桃儿,一颗孤独的桃儿,一颗掩在枝叶后被人遗忘的孤独的桃儿,默默地倚靠在枝头。

这个时节,果园里,是柿子、山楂、苹果的天下。它们,流光溢彩,出尽了风头,也确实赢得了喝彩!

只有,这颗桃儿,惟一挂在枝头的这颗桃儿,显得那样孤寂。果农说,怎么遗落了颗桃子?便伸手要摘下来给我们吃。我制止了,嘴里说着:别摘,别摘,留着吧!心里,却深深地揪了一下,有万般滋味在翻涌。

佩服这颗桃子,孤寂中没有萎靡没有凋零,默默绽放着生命的灿烂,不管有无观众、有无喝彩。赞叹这颗桃子,虽然长久的被人遗忘,却能如此不离不弃地坚守。而这样的绽放,这样的坚守,是需要境界的。

即便是错过了季节,即便是被人遗忘,仍不忘初心,以自己的独有,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此时此刻,真的为这颗桃子的被遗忘感到庆幸。因为被遗忘,所以,才有了它比同类果实延长了几倍多的生命;因为被遗忘,才比同类果实更多的经历了欣赏了世间的那么多美好!

因为被遗忘,才有了它淡定迎风霜、冷艳看世界的从容。

应该说,它是笑到最后的桃子,也就是,最美的桃子。



昨夜睡不着觉,想起了那颗独自挂在树上的桃子,随意写了几句话,放在了朋友圈。

中午,那天和我一起去果园踏秋的一个兄弟便举着一颗桃子进屋来,说,看了我的说说后,就觉得一定要把这颗桃子给我。我惊讶万分,这是那颗桃子?我不是不让你们摘吗?

原来他们以为我是为了照相而不让摘,等我给桃子照了相,他们就摘下来了。但没有吃,而是放在了车里,当成了摆件。看了我的文字,这兄弟立马觉得这颗桃子应该归我。

我一边为把这桃子摘下来惋惜着,一边又给自己宽心着:摘就摘了吧,反正也挂不上去了。

但转念又想,也许这就是注定的缘分吧!不是吗?一棵桃树,会结出多少桃子?一个桃园,又会结出多少桃子?为什么,偏偏就遗落了这颗桃子?桃子的收获季节已经过去多少个日日夜夜?期间又有多少人从树下走过?为什么谁都没有发现它的存在?为什么我们到来的时候,就发现了它?一贯聪明听话的弟兄们为什么这次就阴差阳错地把它摘下来了?摘下来后又为什么没有吃掉?我为什么在失眠的时候想起了这颗桃子?为什么就在漆黑的夜里写下了那段文字?为什么……为什么……这诸多的为什么,只能用一个“缘”字来解释。此时,我似乎听到了桃子的内心独白——

我的等待,只是为了,你的到来。

我的坚守,只是因为,你一定会来。

栉风沐雨中,我强壮着筋骨。

孤独寂寞中,我历练了坚强。

百果斗艳中,我学会了沉默。

被人遗忘时,我懂得了积淀。

怀揣着美丽的梦想,修炼从内到外的完美。

相信吧!相遇的时刻,终会到来!

现在,我把这颗桃子与我的茶具放在一起。它,成为我室内的一道风景,一位新朋。看着它,我麻木的、止水般的心,总是顿生出许多感悟来。

兄弟后来再进屋时,问:怎么还没有吃掉这颗桃儿?

没错儿,桃子,是用来吃的。可是,这样一颗桃子,谁舍得吃?


 



我像得来一件宝贝一样,把这颗桃儿放在室内最显眼也是我最喜欢的茶具上。偶尔将目光停留于此,是一种珍惜、欣赏和一种说不出的心情。看着它时,总会让没心少肺的我多愁善感起来,神经八道地生出许多联想或是感悟。

兄弟进屋来时,会习惯问一句:还没吃了呢?我笑而不语。欣赏比占有,应该更有意味。

然而,遗憾的是,舒适的小屋和欣赏的眼神,却代替不了水土的养分。在这里,它一天天迅速地衰老,是眼见着的。到一个星期的时候,干巴褶皱,如百岁老妪的脸。

兄弟们一次次建议扔掉。我说,先放着吧!昨天,一个不知道这颗桃儿来源的兄弟看到它,连同茶具,端到卫生间,准备扔掉并清洗茶具。巧的是,他先把茶具放在洗漱台上,又回屋子取什么东西。而这时候,我正进屋。我问:桃儿呢?扔哪里了?他说:正准备扔,还在茶具上。我说:快快快,拿回来。兄弟笑了,问:还拿回来?肯定坏了。我说:那也拿回来。

我看着这颗桃儿,心想着它比别的桃儿多挂在树上一个多月,没有凋零。被摘下来,只一个星期,就老化不堪,内心又浮想翩翩。人老了,容易触景生情,而我,也老了不成?

又想着,万事万物冥冥中的缘来缘去。忽然觉得,假如它树上那么久的坚守和等待,就是为了让我享有它的甘美,那我的欣赏和不舍,岂不是辜负了她?岂不是又留遗憾?

就这样扔掉,它会不会伤心之至?

首先声明,我不是吃货。向来坚持吃饭是为了活着而不是为了嘴馋的观点。但此时,我决定,吃了它,哪怕只吃一口,也不负桃儿的痴心等待。

于是,我拿起它,从中间轻轻地掰开。除了外皮儿是惨不忍睹的干巴褶皱,掰开后发现,里面的果肉,仍然饱满新鲜脆生生。我轻轻地咬了一口果肉,是极难遇到的极品,那样甘甜,那样爽口,真正的好桃儿!

最终,桃儿最精华的果肉进入我的腹腔。它会转化成什么,存在于我的身体。是我完成了桃儿的心愿?

桃儿是幸福的!

桃儿,如人。

对于一个人来说,能有什么,比遇到一个知它懂它的人并融于其生命,更幸福的事呢?



 


 

孙海芬,女,河北省唐山市人。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当过10年一线教师,后从事宣传部门工作25年,现在基层残联工作,热心忙碌于扶残助残的爱心事业。笔耕不辍,文学作品刊发于各大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