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开盛
第25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了!身感荣幸与自豪!
都说记者是“无冕之王”,很是风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一个令人敬佩与辛勤的职业。很有幸,我曾成为其中的一员。
还记得1983年,我当时在某连队服役。团部的一位新闻干事读军校去了。团首长有一次下连队蹲点时,发现这么一个爱写几首小诗的小兵的我,便下令,“破格”将我从连队调入机关担任报道员。被赶鸭子上架,我从此干上了与新闻沾边的工作。
我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边学习边拼命地写稿。大概有一年的时间,我经常中午觉都不睡,守在收音机旁,收听部队驻扎地广东省佛山电台的新闻。听到有好的感人的新闻,然后连忙提起笔,撰写新闻评论稿。那时候没有电脑,都是用笔写在稿纸上,也没有邮箱传送,只好等到下班后,骑着那辆破单车,急急匆匆地将稿件送到电台去,以赶在晚上的新闻节目中播出。或许是我的笨鸟先飞的敬业精神感动了台长,用稿量也多。这一年表彰大会上,佛山电台特意给我这位通讯员设了一个“新闻评论奖”,对我的激励太大了。
搞新闻的人特别能吃苦耐劳,加班赶稿那是家常便饭的事。有一天,听说万山群岛上有一名连长坚守海岛十年,事迹很感人。我便坐车赶到珠海,搭乘海军登陆艇要上岛采访。海上风高浪急,登陆艇颠簸得太厉害了,几次差点儿把我们掀翻到海浪里去。第一次坐船出海的我,一路晕船呕吐,黄胆水都吐出来了。回程亦如此,简直要了我的小命。回到团部后,我顾不上旅途的疲惫与不适,连夜赶写出了长篇通讯《奉献在万山岛上》。这篇稿被多家媒体刊用,引起了强烈反响。文中主人翁姚连长亦被广州空军评为优秀基层干部。
遇到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记者也是冲在第一线。军人加新闻职业的特质,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尽责的深刻含义。
1996年11月24日凌晨,西岸茶山发生山林大火。当时,我正闹胃病,已经两三天没吃饭了,身体很虚弱。收到火情传呼后,我草草喝了半碗中药,便拖着空乏的身躯,去追赶救火大军。我是佛山媒体第一个赶到现场的“记者”。我冒险冲入火灾第一现场,拍摄到了民兵预备役、部队官兵舍身救灾的大量的珍贵镜头,并写出了《火海显风流》《火海逞英豪》等长篇通讯,再现了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水火无情人有情的大无畏的敬业精神和奉献气概。
1998年6月29日,丹灶荷村水闸突然决堤,滔滔洪水无情冲向村庄、田野……各路抗洪大军火速赶到。佛山武警支队来了,佛山士官学校学生来了,南海5000多名民兵预备役部队也开赴了抗洪第一线……一连几天,我与官兵们坚守在大堤上,我马不停蹄地记录着一幕幕感人的场景。饿了,吃个盒仔饭;困了,就躺在大堤上以地当床……《众志成城斗洪魔》《滚滚洪流显本色》《洪水滔滔颂英雄》,一篇篇感天动地的新闻稿件,登上了《战士报》《南海日报》《佛山日报》《广东武装》杂志和《民兵生活》杂志等。
还曾记得我儿子十岁那年,某日,南粤名山西樵山发生火灾,我日夜坚守火场采访报道。半夜,儿子感冒高烧不退,又拉又吐,情况很危急,需要看医生。但我又无法回来。妻子一个人带他去医院,诊断、打吊针、服药,忙完已经是十二点多。从医院出来,妻子特无助,空寥寥的夜是那么的空寂,四周连风儿都不刮而避得远远的。当她想了又想,最后来到士多店抓起公用电话,准备叫外甥来接的时候,话未先出口,她却已泪涌滂沱……
做记者虽辛苦,但亦有甘甜。那就是当一个个文字,变成一篇篇飘着墨香的报章大作时;当一本本获奖证书,送到我手中时。心里的甜美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爱拼才会赢,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因为酷爱写作,单位推荐我参加了部队的考试,最终我也成为了军中一幸运儿,考上了空军文艺教导队文学班,与石钟山、沈师等成为了同学。15名学员毕业后全部提了干部,我的命运从此改变!
提干以后,我在师团机关担任了10年的新闻干事,转业以后亦在地方宣传部门工作。这些年来,因为写报道,我取得了很多的荣誉。先后被《解放军报》《羊城晚报》《佛山日报》和佛山电台、《广东武装》杂志、《民兵生活》杂志等近10家新闻媒体聘为特约通讯员和特约记者。《军人,佛山上心中最亮的星》上了《解放军报》和《中国青年报》的头版头条,《佛山:双拥工作的一面旗帜》上了《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多次被省军区、广州军区评上好新闻一二三等奖,并被军区评为先进新闻工作者;数十次被各大媒体评为优秀通讯员、优秀特约记者;因为新闻报道成绩显著,四次荣立三等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路走来,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是新闻媒体这个平台,令我成长成才。心中,对此永远充满着无言的感激!
致敬第25个中国记者节!
(戴开盛,笔名:灯湖泛舟。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佛山市南海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作品多次获奖,编著有文学作品集《多情最是中山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