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官网
010-8589 6967
首页 > 纪实作品 > 详情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用仁心情怀和担当奉献铸就助残大爱之魂——访唐山市丰南区残联
来源: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 发布日期:2024-04-12

在京出席中国残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河北代表团合影



仁心情怀和担当奉献铸就助残大爱之魂

——访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残疾人联合会


作者:杨易峰



烈日炎炎,酷暑难耐。

小董和小杨几个人,正在忙碌地将几十台残疾人轮椅和一大堆辅助器具设备装车,豆大的汗珠挂满了额头,它滴入了眼帘,滚进了脊背,湿透了衣衫……

突然,路途中天气骤变,阵雨后的送货车依然向着前方进发……

无论是瑟瑟秋冬,还是烈烈春夏,人们总能看到有这么一批年轻人,为了残疾人事业在奋不顾身默默地忙碌工作着。就在笔者来到唐山市丰南区残疾人联合会采访采风一周里,也亲临所见到这一幕幕真挚感人的镜头。

丰南区残联的工作业绩是令人敬佩而骄人的,所获荣誉是其仁爱情怀与担当奉献的臻美结晶。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区残联,短短两三年间迅速跃入了区、市、省的先进行列,并成为全省残联系统业绩突出的佼佼者,理事长孙海芬还光荣地出席了2023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桩桩一件件感动的事,一场场一幕幕感人的景,怎能不萦绕于心际!

采访中,巧遇上一场场沥沥透雨,雨中即景么,好生一派浓浓情趣!


2021年10月,丰南区残联承接全省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观摩任务“丰南经验”得到与会领导们的高度评价。

图为省残联理事长贾永清和与会者参观丰南区岭子上村残协组织建设情况;下图为在新华社区了解社区残协组织建设情况。


“肩负使命,这些巨变是新领导来后开始的”


我国对残疾人事业历来倾注着热切关怀,尤其是随着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残疾人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举国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犹如春日暖阳照耀着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国家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新型、统一的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和残联职能部门为此做出了积极而又卓著的贡献。

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权威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已达9500万人。又据2023年5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残疾人事业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3)》,截至2022年底,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达905.5万人,164.7万残疾人得到辅助器具适配服务,856.6万残疾人得到各类康复服务。

目前唐山市共有残疾人51.7万人,其中30.3万人建档立卡;丰南区共有持证残疾人1.65万人

在纪念唐山抗震四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唐山,在视察唐山专程到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看望截瘫伤员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大爱无疆,医者仁心,医护人员要树立把伤残人当亲人的思想,为伤残人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习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上还指出,“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把推进残疾人事业当作份内的责任,各项建设事业都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其中,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各级残联要发扬优良传统,切实履行职责,为残疾人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团结带领残疾人继续开创工作新局面”。

2022年10月16日,习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是啊,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关爱残疾人事业,我们肩负使命,应当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地竭尽全力干好残联的每一项工作。丰南区残联孙海芬理事长回首任职以来的工作,感慨地说。

望着孙理事长和区残联的同志,这几日一个个都在外精神抖擞、乐此不疲的热乎忙碌劲,笔者自然明白了他们这几年来所做出的业绩和获得的各项殊荣的背后,倾注着他们对残联事业无尽的热忱与担当,更有他们的奉献与自豪——

2021年10月,丰南区残联承接全省基层残协组织建设现场会观摩任务,为全省残联系统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丰南经验”;

2021年12月,第五届全国残联专职委员知识竞赛,丰南区列入全国优秀组织奖名单,是当年河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

2022年,丰南区残联在全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工作大会上,就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做典型发言,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2023年,丰南区残联在全省残联系统年度工作大会上,就精准助残工作又做典型发言,其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2023年3月,第六届全国残联专职委员知识竞赛,丰南区残联受唐山市残联委托,代表河北省参加总决赛,以总分第4名的优秀成绩荣获全国季军,开创了河北省历年来参赛的最好成绩,向全国残联系统展现了河北风采;

还有,在河北省残工委2023年度对县域实施《河北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情况监测评估中,丰南区以全省167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的好成绩,稳居A等次之首;

在丰南区委对全区科级领导班子每年一度的综合考核中,2021、2022、2023连续三年,丰南区残联都赫然位居一级优秀单位队列,彻底改写了区残联从没有得过优秀的历史;

2023年7月,河北省召开省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丰南区残联理事长孙海芬被推选为出席中国残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全唐山市唯一一位出席该大会的代表;

2023年9月,区残联理事长孙海芬盛装赴京,参加中国残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丰南区残联建设管理有方,工作业绩突出,两三年间一跃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先进标杆。大家都说,丰南区残联这几年的变化实在太大了,而这巨大的变化,都是从孙海芬来到了丰南区残联工作之后开始的。

  

不间断地组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营造浓厚的扶残助残氛围。

图为在“爱耳日”集中宣传教育活动现场,孙海芬向丰南区副区长王宏升汇报工作。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每年召开春秋两季全区残疾人运动会。图为2023年秋季运动会剪影。


没有退缩,再难也要选择迎难而上


孙海芬,中等身材,衣妆板整,剪着短小发型,精致漂亮的脸庞,始终充满一股朝气的神韵。她行事干练,注重实效,常给人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帅气与魅力。

步入丰南区残联,一幢三层高的办公楼出现在笔者的眼前,它与周边紧围着的大楼相比相形见绌,但它简洁而明亮,各科室布置得井井有条,外园墙壁、上下走廊等都已粉饰一新,并贴挂上了各项规章制度的塑框和条幅标语,不大的楼园场地里几名工人正在施工筑建一方升旗台。

其实,这办公楼区面貌并不是一朝一夕而就,而原来是一副“大花脸”。

2021年1月,孙海芬被组织任命调到丰南区残联工作。可当她一来到区残联的时候,展现在眼前的一切让她惊呆了:

据介绍,这是一座已有四十多年历史的老楼,2009年前一家单位搬走后调剂给残联使用。办公楼对开的大门是坏的,拉手掉落;各科室房间的门因年久变形,导致打不开或关不上,既脏又破旧,上下班开、关门得用脚使劲踹几下才行,发出的咣当当声汇成区残联上下班时刻独特的“交响曲”;窗户也是坏的,纱窗挡不住苍蝇蚊子,连大马蜂都可以长驱直入自由进出;楼道两边的墙体墙泥脱落,有的墙体因返潮而长满污迹黑斑;屋内暖气片老化,管道堵塞,即便在办公室里开着个空调,还得要裹上羽绒服;卫生间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库房低矮潮湿,外面遇雨屋内漏,存放的资料多次被浸泡发霉……

一位老工作人员对笔者说,我在区残联工作七八年了,这是一个人们眼里的“二线单位”,人不多,事也少,想做点事就做点,不想做事就呆着,也没有人盯着你什么,清清闲闲的,社会上有人戏称“残联是最适合养老的地方”。现如今大家看到的这焕然一新的局面,都是孙海芬理事长来到了区残联之后,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从根本上整治才一步步得以完善和改变的。

“是的,刚来时的硬件设施条件和环境确实非常糟糕,但让我吃惊的远不至这些,这里的人和事也让我一次次的感到惊讶。”一提起当时的情景,孙海芬理事长至今仍难以忘怀。

一般来说,一个单位来了新领导,员工们会积极主动地给新领导一个好的印象,然而这里的人完全不同,把满不在乎写在了脸上。

孙海芬来之区残联前,当过10年的一线教师,后被教育局当作人才推荐到宣传部,一干就是25年。其中,在区委宣传部任职常务副部长工作长达10年之久,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宣干”了,业绩赫赫。

在区残联工作人员的第一次见面会上,孙海芬对如何做好残疾人工作,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充满仁义大爱的鼓舞动员和号召。然而,一番发自肺腑、把自己都感动得热血沸腾的慷慨陈辞,却没有打动他们大多数人,好像你所说的话,跟他们没关系似的。

会场上一片沉默,会场下却炸了窝。

“这个孙海芬,她这是在想干啥?还要求按点上下班?”

“残联啥时候正点上下班过?这么严格,还要什么学习,谁受得了!”……

紧接着,让孙海芬更惊讶的事发生了:一个又一个的部室负责人陆续来到孙海芬的办公室,都是一样的请求——辞去部室负责人的职务,只要当“小兵儿”,去哪个科室都行。

还有,上级每年下达给区残联用于服务残疾人的民生工程专项资金,年年花出去的少,剩余的多。而当年没花出去的资金,区财政会保留一年,如果第二年还花不出去,就收归国库。

其实,每年上级下达的资金非常有限,这些专项资金,都是带着配套的非常严格的执行标准来下达的。如果不付出相当大的心血和汗水,就根本不可能完成工作任务。之所以发生以往这种专项资金年年花出去的少、剩余多的现象,用一位老职员概括的话说:只有责任,只有辛苦,而累死不讨好的事,干脆不干。

了解了这一些事实,孙海芬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恰在这个时候,市残联下达了“无障碍改造资金已经到位,请各地抓紧落实”的工作通知。然而,当孙海芬具体落实这个通知的时候,却发现,上级“下达”给丰南区残联的此项资金是零。

她当即叫来主管这个业务的副职。

副职非常自然地告诉她:“咱们没有需求,所以上报的需求是零。”

孙海芬当即拍了桌子:“丰南有一万五千多名残疾人,怎么可能无障碍改造零需求呢?你们这样零需求的数字也敢往上报?”

乍来到区残联的孙海芬,困难重重,问题重重。

“专项资金没有按照标准要求用上去、用好,实则就是身为残联的工作人员,没有深怀着一种情怀而用心、用力、用情去做好工作。”面对如此现状,一贯要强的孙海芬更加坚定了信心:没有退路可选,再难也要挺身迎难而上!“高起点站位、全方位谋划、立体式推进,迅速改变区残联面貌,迅速推进残疾人事业跨越发展”的思路,在她的心头越发清晰起来。

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听了孙海芬的汇报,高度重视,给予了残联工作的大力支持。

“做好残疾人工作,首先要有一支内心充满阳光、充满激情又甘于担当与奉献的残联人队伍。”孙海芬说。她不相信哪一个人天生就是平庸、懒散、低能的,关键在教育引导、学习提升以及在实践中锻造。

抓班子、带队伍、强基础、固堡垒,这是首当其冲的工作关键。

孙海芬把全体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学习放在首位,从政治理论学习到业务能力提升,环环相扣,不断加码。先是规定了每周五雷打不动的学习日制度,接着升级加码,又实行了每天下午5点至5点半的每日集中学习制度,进行“双重”强化教育学习。

此举不但凝聚了人心,也固牢了班基。几个月下来,丰南区残联多年来原普遍存在的见怪不怪的迟到早退现象,从根本上得到杜绝,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无故空岗、出工不出力等陈年痼疾也一去不复存在,工作积极作为、主动担当的良好风尚日趋养成,人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迅速增强,在很短的时间内,人们便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区残联人形象和残联人工作面貌。

与此同时,孙海芬还带领区残联中层以上的同志,分赴本市路南、玉田、迁安三个先进单位实地学习考察,又远赴衡水安平县等地,学习其先进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以开阔视野,取长补短,结合丰南区实际,科学谋划制定了年度工作思路和规划并迅速落实推进,以强有力的工作举措和实际行动,全方位、立体化摆开了丰南区残疾人工作的新战场,一场场战役有序打响,一个个捷报频传。

访百企、暖千家、走万户、红色文化进社区、助残日集中宣传、红色诗歌朗诵会、最美残疾人评选等十大系列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扶残助残氛围,让残疾人事业迅速燃起来。

强化基础、健全机制,高标准推进村(社区)残协组织建设,让基层残协组织强起来,1000余名村(社区)残协委员成为全区残疾人事业最强有力的生力军。

树立宗旨意识,创新工作思路,让服务水平高起来。面向残疾人,探索并实施了“量体裁衣式”精准服务和“保姆式”全程服务模式,得到省市两级残联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全省推广。

……闪电般的速度,一个全新的丰南残联,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丰南区残联精准助残服务工作连续两年得到省残联督导组一致好评。图为省残联副理事长杨奇峰带队来丰南检查督导掠影。


“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刚到区残联的时候,不断接到一些关心我的老领导的电话。”孙海芬说。

有一位老领导开口就问:“海芬呀,你咋到残联了?是得罪领导了,还是工作出差错了?”言外之意就是,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位置比残联重要多了。

还有一位老领导,在电话里一个劲儿地遗憾:“在宣传部干得好好的,咋去残联了呢?你去残联也实在太可惜了!实在想换个地方的话,去党校也比较适合你啊。”

“工作没有出差错,更没有得罪领导,我只是自己想换个工作环境,而且到残联工作是自己向组织提出的申请,是第一志愿。组织能够满足我的第一志愿,恰恰是组织对本人的高度认可。”

听到孙海芬“想给残疾人做点事,多做点好事、善事”的解释,一位老领导毫不客气地说:“残联,就是一个整天无事可做、闲得出奇的冷清部门,你去那破地方,还想做事?”

一时间,对孙海芬到残联工作,大家几乎都不看好,也都不理解。尽管孙海芬一再解释,但是电话那头,总是扼腕长叹。

还有一位领导,听说她到了残联,意味深长地说:“孙海芬到残联,我敢说,用不了半年,会顺儿拐成为‘残疾人’。”

甚至还有人打赌说:“好吧,你看你一个女人能在那儿干得好到天上去!”

然而,事实的结果是,不到半年,丰南区残联就实现了面貌大改观,作风大变样,业绩大提升。

有句老话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对何谓残疾人作出了释义,即肢体、语言、听力、精神、智力或多重存在长期缺损的人。这些缺损与各种障碍相互作用,或可阻碍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在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

而对于关爱残疾人事业的工作程度,南北方有着较大差距,各地各有不同的特点。

孙海芬调任到丰南区残联不久,一项急切需要落实的重大事项摆在了面前。

根据省残联对各市、区残联康复工作提出的工作要求,要求各地加大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工作力度,残疾儿童康复比例不能低于全国平均数——10万人口有20个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

“按照上级这个指标比例,丰南区当年至少要有110名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才算任务达标。”孙海芬心里迅速盘算出这个数字。

开完会回来,她当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

区残联会议室里坐满了人,大家都在静听着孙海芬理事长对上级工作会议的传达和工作任务的布置落实。然而孙海芬没有想到的是,与会人员听到这个数字要求后一片哗然,都认为无论如何丰南绝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并列举出了种种做不成的理由。

“之前,经残联审核批复去机构康复训练的儿童,年年都是个位数,三两个,甚或六七个,今年要达到110个,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您是不知道啊,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家孩子有问题。我们入户走访时,被骂出来是经常现象,有的家长甚至拿着棒子直接把我们轰了出来。”

“打电话联系,一听是残联的,马上啪唧挂了电话。有的直接大声呵斥。”

……

看着众口一词的激烈现场,孙海芬坚决地挥挥手,果断制止了大家的负面情绪。

“任何人不要再讲一句有多大困难、完不成任务的借口话。我们,有条件,要完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完成。从现在开始,大家只为圆满完成任务找路径,决不许为完不成任务找借口!”

话语,掷地有声,斩钉截铁。现场,肃然凝重,鸦雀无声。

“我们做好儿童康复工作,绝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让每一个残疾儿童及时得到救助,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通过我们的爱心付出,残疾儿童得到康复,这是我们至高无上的荣光。所以,我们一定要克服通常观念和惰性心理,拿出我们的态度、精神、智慧、锐气,勇敢地去闯、去拼!”

“让110个残疾儿童接受康复训练,这个数字多吗?”孙海芬提出问题,自问自答,“要说多,是跟以前年年个位数的情况相比较。如果放在全区来看,我们有495个行政村,还有26个社区。我如果让你从一个村里找出5个残疾儿童来,你可以说多。可现在是,我们如果从5个村子找出1个需要康复的儿童来,就可以完成任务了。这么看,110这个数字还多吗?”

一句句真挚的话语,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大家的心里由对抗到凝重,由凝重再转变到赞同。

做事干脆利落的孙海芬紧接着说:“要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坐在办公室里等待残疾儿童的家长们上门来申请登记,这显然是不行的。我们要为完成任务找方法,不为完不成任务找借口,必须打破常规,不能当‘官老爷’,要沉入到基层第一线去,亲自上门为残疾儿童做好服务工作。”

说到做到,当即部署。残联的工作人员20多人,除了办公室留1名值守人员外,其余工作人员分成8个调查组,分片分赴各个乡镇、村和社区,进行一次拉网式的入村入户的大摸底大调查。

工作面广量大,对象繁琐复杂。入村的工作人员反复耐心地做解释工作,可是有多位工作人员,还是被存有重重顾虑的家长直接当面骂着撵出了门。

20多天,历时20多天完成了全部走访调查,结果发现只有32名残疾儿童能接受康复救助的。

“救助一个孩子就等于挽救一个家庭的幸福!我们的工作绝不能松懈下来。”孙海芬对同事们吩咐和鼓劲道。

她井井有条地又安排工作人员去市内的所有康复机构和各大医院的儿科病房,通过这些医疗和康复机构,了解丰南儿童的康复需求。得到需求信息后,再对症下药,联系相关残疾儿童的家长,引导他们及时到有资质的康复机构让孩子接受康复救助。

如此这样反复,几十天又过去了,“五加二”“白加黑”,几乎没有了上下班作息时间和礼拜节假日,原坐在温室里的舒适感荡然无存了,净亮的脸庞、白净的皮肤也晒黑了,日复一日,风雨兼程中练就了一股闲停不下来的劲,习惯了时常不给分管的康复救助对象或康疗机构打一个电话询问,就会有一种空落落的挂念。

后经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有110名残疾儿童愿意接受康复训练,一举达到全国平均比例。其中,74名儿童顺利进入到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救助,36名残疾儿童由于家庭条件所限选择了接受“机构+家庭”康复训练。

“‘机构+家庭'的康复救助模式,是国家针对一些残疾儿童不便到康复机构进行康复治疗而新开发的一种康复训练模式,是儿童康复训练的有力补充。”丰南区残联康复部部长杨新宇向笔者介绍说。

后来区残联在孙海芬理事长的带领下,继续乘胜追击,不断克服工作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持续发力,在效率与效果面前,又有10名残疾儿童接受了康复救助。丰南一共有120名残疾儿童得到了在训救助,一举高标准、高实效地完成了上级要求的工作任务,为民办了实事、好事,在全省各县区中率先达到并超过了这一残疾儿童康复比例不低于全国平均数要求。

在多日的走访中,笔者惊喜地看到,许多残疾儿童及家长与区残联的工作人员都成了无话不谈的贴心好朋友、好亲戚。

“我们跟着孙理事长一起干……从此,我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力也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和提升。”丰南区残联的工作人员都说,“我们特别由衷地敬佩孙理事长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更佩服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怀。


上图:丰南区残联办公室。孙海芬正开启一天的忙碌工作。下图:孙海芬在京出席中国残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向效率要利润,绝不会让你们赔钱”


“我们自己是工薪阶层,口袋里拿不出多少钱来帮助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群体,那么国家下达的残疾人专项资金,我们怎么可以不把它用足、花好呢?”

“把残疾人当亲人,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我们残联的工作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懈怠。倘若有一丝的懈怠,那就太缺德了。因为,那么多的残疾人眼巴眼地望着、等着呢!”

“一切为了残疾人,以当好残疾人‘店小二’的心态,全力以赴去做好残疾人的服务员,把党的阳光雨露播撒到残疾人的心田。

这是孙海芬时常挂在嘴上并落实在工作行动中的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语,朴实有温度。这是孙海芬的底色,也是她充满激情、忘我工作的不竭源泉。

孙海芬说起她的孩提时代,那时她爸是第一生产队的指导员,一当就当了二十来年。他是真真正正大公无私、廉洁奉公的共产党员,家里的事他从来没顾得上管过,一心扑在生产队上,带领社员们“抓革命、促生产,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他干事雷厉风行,倾尽全部心血和汗水,换来了第一生产队的社员们在那二十来年里有粮油吃、有衣服穿、有柴烧,过年过节还有肉吃。她的母亲也是一位非常善良、贤德的人,又是一位模范妻子,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她里里外外的照应和支持着丈夫的工作。家里兄弟姐妹七个,父母俩经常教育孩子们说,要干干净净、顶天立地的做人,要为大家伙谋事,做好每一件事,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任何不义之事。

“我本来学的是文科,毕业后也当了一名老师,没想到后来干着干着就改行到行政机关干上了行政工作。人家都说我工作起来像个假小子。我想,我的骨子里面,也许这就是受了我父母亲的影响和教育有关吧。”孙海芬沉浸在深深的回忆中,像似在自己对自己警示着说。

“孙理事长,难道你说你不是吗!”笔者信服地凝视着她,笑了起来。

说到当时落实康复机构的事,孙海芬所率领的区残联也是碰到了极大难题。

按理说,第一步“找到人”的目标完成了,但由于历史原因,丰南区境内当时没有一家有资质的康复机构,全区所有的残疾儿童的康复救助都要到区外寻找康复机构。

为了“机构+家庭”康复救助工作的顺利实施,丰南区残联努力与区外有资质的康复机构联系沟通,但均遭到拒绝,理由很简单,一核账,不划算!

一家康复机构的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一组上门康复训练至少要3个人,从异地外区赶过来路程就上百公里,有的服务对象住地更远,还得返回,这样汽车加油费、过路费、高速费、人员工资等,一天下来超过1000元,这是一。其二,从高速下来进村、进户,这又有好几十里路,加上路况复杂、康复机构人员对服务对象住处不熟悉,走走找找,有时绕来绕去还走了不少冤枉路,耗时太多,一天下来只能做2位的康复训练(而这2个有时又是跨镇区域的),根据现行补贴政策,收费合计才800元。

“实在是对不起,我们做不了。”该负责人直白地说,“康复机构也要正常运营生存的,成本和利润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大问题。”

该负责人道出了康复机构的真实心理,也道出了康复救助中存在的实际现状。

根据“机构+家庭”原有的康复救助做法,都是与康复机构签订了协议后,每次就由康复机构派人自己上门服务了。如果这家康复机构在本区域,路途不远还好说,那么对于外区域远道跋涉而来的康复机构,有没有一种更好的办法能够妥善解决上述之困扰呢?

面对新问题,孙海芬想到的办法是,只有在相互帮助、充分配合的前提下,提高效率,减少成本,才能实现和完成共同的目标。

孙理事长明确做出决定规划:康复机构上门服务时,丰南区康复部的工作人员全程陪同服务,并且提前与儿童家长沟通好,把时间表、路线图、指路人等一切相关事宜安排妥当,确保康复老师等人从高速一下来进入丰南区后,入村入户不走冤枉路,高效率进行康复救助工作,如此一来,一天至少能够多做一两个人。

“只要每次做好3个人的康复训练,就能够保证康复机构的成本,还会略有盈余。康复机构只要进入到丰南,只一心负责做好服务对象的康复训练,其它什么事都不用管,由我们为康复机构高效高质做好康复训练工作扫平一切障碍,做好一切服务,当好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店小二’……”孙海芬激动地说,“这个思路想法也获得了康复机构的认同。但哪家康复机构真的会来丰南呢?”

世上就怕“认真”二字。打电话不行,那就一家一家去找,去说。孙海芬带领康复部的同志们风雨兼程,多方商谈,终于找到了2家,并达成一致意见,“机构+家庭”式的儿童康复训练工作得到顺利推进。

刚刚爬过了一道沟,却又遇到了一道坎。

2022年精准助残服务工程中,上级下达给丰南的基本康复任务是,为全区1274名残疾人提供不少于5次的入户基本康复训练。

这是丰南区残联全部精准助残工程中,最艰难的一场硬仗,最难啃下的硬骨头。除了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大,资金少,服务标准要求又高之外,丰南区残联的人手原本就少,力量也弱,加上当年疫情时常这个村、那个镇或整个区域的不特定的反复封控形势,工作落实与推进遇到前所未有的困扰和压力。

孙海芬把市里几家比较大的国有医疗康复机构请到丰南残联,共同研究做好这项服务的办法。但是,当康复机构得知孙海芬要严格按照上级标准要求做基本康复时,脑袋顿时摇成了拨浪鼓,起身就走。

孙海芬深知,任何机构都不是单纯的慈善机构,指望着人家来做慈善是不可能的。即便对方是有情怀、有爱心的机构,也得让人家看到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才可能会合作。

但是面对500元、入户服务5次的基本康复服务要求,如何在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服务的前提下,保证机构不赔钱且略有利润呢?

“拿出我们的诚意来!我们残联决不做甩手掌柜,把你康复机构招标请进来后,你只负责提供最优质的康复服务工作,我们调动区、镇、村(社区)三级残联组织,全程提供协调、联系及后勤保障服务,向效率要利润,绝不让康复机构赔钱。”孙海芬态度坚决,掷地有声。她坚信:老办法,电话里说不成的,区残联就一家一家的登门去拜会,终会能找到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3家有医疗、康复双重资质的机构愿意参与投标。

但当终于按程序正式开标、如期顺利完成招标的时候,时间快到四月底了。而此时,任务少的其他县区已经有快完成服务任务的了。

落后了,怎么办?迎头赶上!

厘清问题产生的种种原因,抓住优质服务这个中心环节,突出顶层设计,统筹全方位推进,一举彻底改变多年来被动的病垢,孙海芬理事长运筹帷幄,胸有成竹,靠前指挥。

为了把客观延误的时间抢回来,开标成功后,孙理事长立马召集3家中标单位紧急召开专题会议,连夜部署工作。每一家康复机构安排精干康复人员,至少安排2个康复小组,全部放弃“五一”假期和周末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下沉到基层,保质保量进行基本康复服务。

与此同时,区残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全力配合做好基本康复工作。一方面,联系各乡镇、各村(社区)专职委员,提前安排好本乡镇、本村(社区)基本康复的时间表、路线图,提前通知康复对象在家等待,确保路上不耽误、找人不耽误,以最快的节奏、最高的效率、最好的服务进行康复服务。另一方面,派出残联机关工作人员,分赴各个乡镇,全程亲临一线协调督战。孙理事长身先士卒,充分发挥“一把手”职能作用,既是总指挥、总调度,又是一线战斗员、协调员,在入村入户现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统筹加速推进。另外,康复机构服务到哪个乡镇的时候,该乡镇为康复机构提供工作餐,保障康复训练时间和提高工作服务效率。

由于部署周密,组织得力,服务效率极大提高;康复机构有了动力,服务自然好上加好;服务上去了,残疾人自然满意,非常配合地接受康复训练……原有的怨声载道,变成了欢天喜地,民生工程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暖心工程。

经过全方位的不懈努力,5月份当月,丰南区就完成了省下达任务的40%,一举达到了省残联要求的月进度;6月份,再突破,完成省下达任务的90%;7月底,完成了省下达任务的140%;8月10日,基本康复工作全线告捷,省市两级下达的任务圆满完成。

在整个基本服务项目完成后的满意度调查中,被服务残疾人的满意度达到100%。

克服重重困难,精心周密部署组织实施,最终提前完成了上级的工作任务,变不可能为可能,丰南区残联跑出了加速度,干出了高质量,更赢得了好口碑。


三年来为近8000名残疾人做了辅具适配项目。图为拉满辅具的车正在村口卸货。


“一一叶总关情,滴滴泪花吐芳香


一走进丰南区残联的二层会议室里,就被洁净的三面墙壁上悬挂着的数十面鲜红锦旗所吸引。这些锦旗,都是获得康复服务的残疾人和残疾儿童家长以及村委会为表感激与感谢之情,送给丰南区残联的。

小明(化名)一出生便是脑瘫残疾,稍大一点后,走路也东倒西歪走不好。他的母亲看到这一状况后,不久就提出离婚离开了这个家。在以后七八年的日子里,小明的奶奶想尽多种办法带着他转辗许多个大城市、大医院询病问药诊治,甚至花了不少的昂贵药,结果也不行,对此失去了治疗信心,只好在家听天由命。

党和政府落实康扶政策后,丰南区残联在入村入户组织排查中发现了小明的状况。根据小明的特点,丰南区残联立即为他申请“机构+家庭”模式的儿童康复救助项目。但固执的老奶奶坚决拒绝:“我们去了这么多大城市、大医院治疗都没见效果,你们这免费的却能有效果?

“把残疾人当亲人,在康复路上绝不能落下一个残疾儿童。”孙海芬理事长坚定信心,苦口婆心,和残联的工作人员反复地做老奶奶的思想工作,加上康复机构的老师为小明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课程,又经过一段时间多次的康复训练,小明的走路姿势明显得到改善,而且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原本性格就有些顽固并对此持怀疑态度的老奶奶看着孙子的变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有一次,我带着机构到小明家去做康复训练,正要离开时,老奶奶突然拉住我的手,急切地问我‘你叫什么名字’?”丰南区残联康复部的小董对笔者说,“我当时一听,心里咯噔一下,我以为工作在哪儿出啥问题了,便愣愣地站在原地看着老奶奶。老奶奶见我小心翼翼的不说话,她又问:‘你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啊?’我看她那么认真,急忙回老奶奶话:‘奶奶,您有什么事要吩咐吗?’老奶奶说:‘你太辛苦了,你带来的康复师为我们做得太好了……我要给你送锦旗,表扬你,感谢你!’ ‘奶奶,这是我们残联人应该做的,不用谢。’”

小董告别老奶奶时,始终没告诉她名字。

“这就有了这一幅写着‘胸怀仁者大爱之心  倾情呵护儿童成长’的锦旗。”孙海芬理事长指着墙上的那面锦旗说,“后来老奶奶跑了三十多里路,将这面锦旗送到我们残联来了。她由衷地感谢党和政府为他们残疾儿童所做的一切。”

如今,小明已经上六年级了,身体康复得越来越好。笔者随孙理事长、残联康复部工作人员以及乡镇专委人员一起在小明家采访时,看到小明聪明又活泼,有礼貌,也很健谈。他住的卧室正面墙上,贴着他被学校评为“优秀学生”的一张张奖状。他爸又新娶了一位好妻子,小明有了新妈妈的照应,心里更开心,脸上洋溢着欢欣的笑容,一家人其乐融融。

在丰南区,曾不乏有像小明奶奶这样对孩子康复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的家长,还有一部分家长讳疾忌医,不愿意承认孩子残疾的现实。因此,之前主动申请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家长很少,然而当今,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

“对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训练,使其恢复健康,就等于挽救了这个孩子的一生,也等于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一枝一叶总关情。是的,孙理事长的一席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他们也用扎实有效的实际行动,将国家的惠残政策落到了实处。

说起丰南区残联康复部的小董,他的全名叫董双成,他也是在疫情严重时的2021年1月随孙海芬一同从区委宣传部来到区残联的。他当时是一名司机,却在残联工作十分繁重、推进工作人手又不足的情况下,被孙海芬理事长“武断”的一句话,推到了“干杂活”的第一线。

“2022年春天,有一天一上班,孙理事长见了我就说‘康复部的工作不能再拖了,你从现在起马上到康复部去牵头干活吧’!我当时脑子就嗡地一下,我知道,康复部是残联最辛苦最累的部室,事特别多也特别复杂,辅具适配、基本康复、居家托养、无障碍改造……除了就业和办证之外,几乎全部业务工作都在康复部呢。当时疫情原因,康复部的负责人被封控在天津,从春节一直到3月份仍回不来。但是助残服务工程不能等啊,孙理事长找了几个人谈话,想让去暂时牵头康复部工作,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在宣传部这么多年,我最知道她干事特别认真,特别要强,啥事都必须是干到最好的。我对康复部的工作业务也不懂,特别怕给理事长丢了脸。但我又不敢说我不干啊,就傻子似的愣在了那儿。孙理事长见我愣在那儿,马上又说:‘我这也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人了,才想到你。康复部是最忙的部室,责任重大,最关键是还得做好吃苦受累的准备。你这年富力强的岁数,身体也禁得住折腾,至于每项工作怎么做,听我安排,我们工作中随时沟通。’”小董介绍说。

小董是一名退伍兵,一米八多的大个子,身材魁梧,看起来健壮结实,但从没有干过重体力活。可他看到孙理事长为了工作而坚定认真的劲,明白了这是领导对自己的莫大信任,我不上还等谁上?!

“行!请领导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

董双成二话没说,临危受命,担起了这副担子,这一干就干了一年多,而且现在样样业务都学会、学精通了。

“有时候任务特别重,时间又紧,上边催要进度,而疫情又时常反复封控,为了抢时间,我急得都睡不好觉。”董双成回想起当时繁重工作的紧张情景,说话声有些哽咽,不禁将脸转了过去。

笔者在想,那些曾经付出的艰辛泪花,一定又在他的眼眶里面打转。但笔者又想,此时他小董所盈含的泪花,一定是那成功之后激动而又喜悦的泪花。

董双成说,他有几次急得睡不成觉,半夜里就悄悄地跑出家门,在城市的巷道里无目的地的暴走了好几十公里,以示减压又在想办法。有时找一棵大树处,在大树下独坐到天亮……一忙起来就是几周连轴转,早晚、礼拜节假日,家人都难见其人踪影。他顾不上、干不了家务事,必定就有家人都要承受和为之成倍的付出。好在家人也都理解和支持他的工作,他才一次又一次地及时完成了任务。

丰南区残联康复部还有一位年轻漂亮的美女——杨新宇,她原在区残联党办室工作了三四年,现在她为区残联康复部部长。

“之前的工作,平时主要是送送材料等,工作比较轻闲,上下班也很散漫,没人管。”小杨介绍自己说,“自从2021年1月来了新领导,多次集中开会又学习,要求大家齐心合力动起来,将工作干起来,而且纷繁的一项项助残工程工作又真的紧压到眉毛上了,我也开始感到有压迫感了。”

“康复部现在缺个部长,新宇我看你行,怎么样,你能不能干?”

孙海芬理事长直接了当地问杨新宇。

“可我没干过……我怕干不好啊。”小杨觉得这么一摞子大事交给自己,听了既惊喜又恐

“我觉得你年轻且富有朝气,你肯定能行的。”孙理事长的话语像一股暖流,紧紧地吸引着小杨前行的方向。

“但你知道吗,当时许多人知道了后,都认为是孙理事长莽撞用的我。”小杨对笔者吐露心情说。

事实证明,杨新宇不负众望,坚定地扛起了康复部的所有重头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了摸清全区残疾人员数据和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她一口气连续忙碌了20多个日日夜夜没休息。在寻找有资质的合作康复机构时,她和区残联领导整整跑遍了唐山市的所有康复机构和每家儿童医院,联系了解情况,洽谈事务。在配送残疾人轮椅、辅助设备等和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中,又首当其冲,亲自驾车拉货送料,自家车就像成了公家车,奋战在第一线,有时她一天要搬运分发七八十台轮椅。

“当时,我一心只想着,国家有那么好的助残政策,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地去用好、做好呢。所以,每当我们接到货后,必须风雨无阻尽快地送到所需残疾人的手中,再苦再累也不怕。”小杨面对笔者的采访,她笑得是那样的清纯与甜美。

要说杨新宇这位身材高挑,凤眉传情,又天生白净丽质的姑娘,至今还没结婚,着实让人吃了一惊:“是这几年忙于康复部的工作,而将你的终身大事耽误了吧?”

“呵呵,不是的,不是的。”小杨向笔者介绍了她爸爸妈妈非常支持她工作的情况,后她轻轻地笑着说,“我爸妈开的厂子里也有残疾人工作,爸妈也给残联机构经常捐资捐物。我爸妈还说,我的工资里拿出三分之一要支助残疾人事业。这么说吧,受家人的影响,我打小就对残疾人有着特殊的情怀。个人婚事,哈哈哈,不急,不急。”

发生在丰南区残联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小集镇东刘村的韩元江,是一位肢体重度残疾的残疾人,与80多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居住在一老宅旧屋里,出门是泥土路,逢雨季便是泥泞坑,平时出入犯透了愁,又经济窘困。在精准助残无障碍工程实施期间,区残联亲临他家了解实际情况并组织改造施工,帮他家前后院打造了水泥路,坡道安装了防护栏,厨房添置了碗厨柜等……解决了他家几十年出入不便、生活受阻的大难事。他见人便夸党和政府的政策好,高兴地坐着轮椅,向人们展示出行方便又安全的按捺不住的喜悦。

2022年7月,爱好诗文的他,将心底流淌出来的一首《心歌颂党赞残联》长诗镶嵌在一块镜匾之中,还专门制作了一面“残联真情扶残爱   改障工程到家园   多年出行不便路   一扫心结解愁颜”的锦旗,一并送到了区残联。

2023年5月,钱营镇陆庄子村党支部书记、村残协主席曹风清和村残协专职委员张立山二人,驱车百余里,从偏远的村里赶到区残联,代表全村28名残疾人,向区残联赠送了“扶残助残  热心为民”的锦旗。一桩桩一件件暖心实事,恍如昨日,道不尽,说不完。

胥各庄镇岭子上村张英辉,是一名优秀励志的残疾人,在村干部的帮困扶助下,积极加入村残协专委的工作。在村党支部的悉心培养下,这位优秀励志的残疾人被吸纳进了党组织,2022年8月26日他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一面面鲜红锦旗,诉说着对丰南区残联的无限感激之情;一份份表彰通报,浸透着丰南区残疾人工作者一路挥洒的辛勤汗水;

一篇篇报道,记载着丰南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累累硕果;一张张荣誉证书,镌刻着丰南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路辉煌。


“全省残联系统标杆中的标杆、样板中的样板”


两三年间,丰南区残联上下精诚团结,密切联动,人员面貌和工作状态不但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在党建促残建、基层残协组织建设以及残疾人康复、就业、技能培训及社会保障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而骄人的业绩。

他们高度重视残联工作,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超前谋划,周密部署,主动作为,通过一个个办法,用豪情战胜了重重困难,变劣势为优势,树起全省标杆,优秀的人和先进事迹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残联和社会民众以及残疾人朋友的一致夸赞。

他们先后组织开展的“访百企  暖千家  走万户”、红色文化进社区、红色诗歌朗诵会、助残月集中宣传、企业用工与残疾人就业对接洽谈会、最美残疾人最美扶残助残爱心人士双十佳评选、残疾人冰雪季运动会、基层残协委员技能大赛等十大系列主题活动,有声有色,既激发了广大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斗志,又凝聚起全社会关心关爱残疾人事业的磅礴力量。

残奥会冠军刘利、特级教师李汝启、主任医师王凤清等一大批身残志坚的先进典型,激励着全区残疾人向命运挑战、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民营企业家郭俊章投资200万元建设爱心小院,义务供养着村里的残疾人。唐山郑瑞实业公司董事长郑瑞,至今连续18年帮助关心残疾人,像对待自家的亲人一样默默奉献着自己的爱心。白龙面粉厂董事长董佐桂、路通桥梁董事长王秀红、青年企业家李智林,还有德风化雨栏目小组志愿者服务队等一大批爱心人士,也都在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向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营造起了全社会关心关爱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深厚氛围。

困难残疾人家庭生活无障碍改造项目、居家托养服务、儿童康复工作、辅具适配工作、贫困残疾人及贫困残疾人子女上大学补贴项目等七大系列的精准助残工程,都做成了实实在在的爱心工程、良心工程、样板工程,涌现出了像青年路街道新华社区、胥各庄镇岭子上村等数十个受表彰的先进典型单位。

2021年,全省残联系统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在唐山召开,丰南承接了两个观摩点任务,基层组织建设让全省残联系统耳目一新,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学习的宝贵经验。

2022年,在全省民生工程大调研大督导活动中,丰南代表唐山迎接督导,省残联领导在听取了情况汇报、查阅了相关档案并实地踏查后,给予了“全省残联系统标杆中的标杆、样板中的样板”这样至高的评价。

2023年,在全省残联系统年度工作会议上,丰南区残联孙海芬理事长两次作典型经验发言,工作经验材料被编辑成册全省推广。

精准助残扶残服务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是残联人工作中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是河北省委、省政府已经连续7年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为全方位做好这项民生工程,丰南区残联上下精雕细琢、务实高效,从摸排需求到考察机构,从辅具发放到跟踪器具性能,从康复、托养、无障碍改造等各项协议条条款款的斤斤计较,到入户实地跟踪实施、督查……每一个环节,孙海芬理事长都拿出了“绣花”之功,极尽用心、用力、用情,并探索实施了“量体裁衣式”精准服务和“保姆式”全程服务双模式,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了最大的作用,实现了服务效果的最大值。孙理事长任职以来的这几年间,丰南区每年完成精准助残服务工程的数量之大、覆盖面之广、服务质量标准之高、效果之好,堪称为全市、全省的标杆和典范,受到省市残联、丰南区委区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特别是残疾人朋友的广泛赞誉。

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充分发挥残联的代表、服务、管理职能,进一步把残疾人工作做好,区残联采取业务学习与政治学习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等方式,全方位着力加强自身建设,使大家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精神风貌起到了焕然一新、充满活力与斗志的惊人成效,摒弃了多年形成的“残联是二线单位,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劣根陋习。

如今,走进丰南区残联,你会感到格外的温馨舒适,一座洁净、素雅、清新的办公楼里,让你感受到她那力量的奇伟与磅礴残联人的仁情与厚实。区、镇、村(社区)三级基层残协组织建设网早已落实形成,实现了495个村、26个社区残协组织建设全覆盖,高质量的配备了人员和设施,全区共有残协服务成员1558人。强大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丰南区残疾人事业的最大底气,成为全区残联系统最庞大、最具活力的生力军,彻底打通了残疾人事业的最后一公里,并正在向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迈进。

在丰南,说起区残联,上上下下无不感叹这两三年来残联工作取得的巨大变化,残联上下“白加黑”“五加二”“店小二”的精神和勇气令人折服与敬佩,全区一万多名残疾人真真正正得到了党和政府政策的恩泽,享受到了国家改革开放和乡镇振兴的发展红利。

“非常荣幸!倍加珍惜

2023年7月18日,当河北省召开的省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选举出孙海芬等20人代表河北省出席中国残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孙海芬激动得连忙在微信上写下了这几个字。

“我数来数去,发现全唐山市只有你一个人是出席中国残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啊!”与孙海芬同赴省参会的李汝启老师抑制不住由衷的喜悦,向孙海芬祝贺。

“是啊是啊,我能成为其中之一,确实荣幸至极”孙海芬理事长兴奋地回答说,“衷心感谢各级领导及兄弟单位给予的支持与鼓励,我定当倍加珍惜,勇毅前行!”

2023年9月18日,中国残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孙海芬代表显得格外激动与喜悦。她说,盛会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再一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和热切关怀。作为一个县区级的基层残联理事长,深感肩头责任的重大和使命的光荣。目标已经确定,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最关键、最重要的就是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折不扣地狠抓落实,让党的各项惠残扶残政策真正飞入千千万万的寻常残疾人家。

“我们做好残疾人工作,绝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让每一个残疾人及时得到救助,这是我们残联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心地善良,肩负职责与使命,这一直是激发孙海芬勇于担当和无私奉献的最大潜能与动力。“我和我们区残联的全体同志,也都衷心地感谢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关怀。”

“站在‘十四五’规划的新开端,丰南残联会将今后的每一天都作为残疾人事业的一个新起点,我会更加努力,胸怀一颗仁者大爱之心,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以踏实有印、抓铁有痕的气魄,团结带领同志们一起,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残疾人工作的指示精神,树立宗旨意识,创新工作思路,众志成城,开拓进取,不负众望,认真负责、积极扎实有效地干好和完成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各项艰巨而光荣的残联工作任务,在爱的事业里,倾洒自己全部的这份爱、那份情,共谱一首上下同心交响曲,同唱一首精准助残的大风歌,为残疾人撑起一片爱的蓝天,以更好更高更优的业绩向组织和人民汇报!”丰南区残联孙海芬董事长表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祝愿丰南区残疾人事业和工作,凝心聚力,再创辉煌。 




(杨易峰,笔名:文溪音,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理事,金陵报告文学协会会员。现为《中国纪实》编委,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散文专业委员会主任,官方网站、公众号负责人。原在央级政法新闻媒体报刊工作三十年,历任政法记者、主任、主编。作品刊见于媒体和文艺报刊,计13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