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入伍的王士豪在训练场上。 朱金平/摄
作者:朱金平 项良潇
深秋时节,位于珠江入海口的南部战区海军某训练基地,2023年秋季入伍的新兵正在展开热火朝天的训练。碧波翻腾的露天游泳池里,学兵一营一连的考核比武正在火热进行。青春飞扬,浪花飞溅。一区队一班新兵王士豪奋勇当先,最终以百米2分零3秒的成绩夺得第二名,与冠军仅差0.2秒,兴奋中他不觉又有些遗憾。
这是王士豪第三次当新兵,他认为自己哪方面都应该比其他新战友做得更好,否则就对不起第三次入伍的选择。一个人当过一次新兵就不容易,能够二次入伍应该倍感幸运,而第三次入伍者却极为罕见。他独特的经历中映射出怎样的崇军情怀和理想追求?
第一次入伍
王士豪1999年1月出生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一个山水环抱的农家里,祖上都是种地为生。他6岁上小学,由于品学兼优,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
13岁上初中后,爸爸妈妈带着比他小10岁的妹妹到福建打工,他就住校了。小伙子发育早,个子腾腾往上窜,越长越帅:白净的皮肤、大大的眼睛,一笑就露出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被许多同学羡慕。由于一下子少了父母的管束,他对学习的要求不太高了,一段时间特别爱打扮,把头发留得长长的,显出“明星范”。
在县城读高中时,他特别爱打篮球。高一时,他就长成1.75米的个子,在当地同班同学中可谓“鹤立鸡群”。他还喜欢打游戏,给女孩子悄悄写情书。由于在功课上要求不高,他的学习成绩上不来。直到面临高考了,看到同学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复习,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该加倍努力了。但由于过去被耽误的时间太多,学业基础不牢,尽管他临阵磨刀抢时间复习,最终大学一本没考上、二本也落了空,成绩只够上大专。
17岁的他很失落,高考后把自己关在家里看电视。不知不觉,他对长篇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看上了瘾。“在‘想到’与‘得到’之间,还有一个‘做到’”“做难事,必有所得”“不抛弃不放弃”,这样的台词,他会背很多。同时,他对海军题材的电视连续剧《火蓝刀锋》里主人公的诸如“你想得到你从未得到过的东西,那么你就得做你从未做过的事”等许多台词,信口就来。许三多和蒋小鱼穿军装的形象,在睡梦里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一种踏步走向军营的愿望猛然生成。
这时,王士豪在部队当少校军官的舅舅休假探亲来看望他。看到舅舅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好不威武!他脱口就问:“我要是当兵去,也能穿上你这样的军装吗?”舅舅回答说:“能啊!现在部队官兵穿的军装都这么精神。但如果要穿上这身军官服,就要考上军校。”他又问舅舅:“你说我能当兵吗?”舅舅告诉他,只要你有当兵的愿望,体检和政审都合格,就可以入伍了。
恰在此时,全国秋季征兵工作开始了。在征求父母的同意后,王士豪就通过全国征兵网报名应征,接着就是体检和政审,一切顺利。由于家乡报名入伍的青年较多,最终能否如愿参军,他心里还是没有底。与此同时,他又接到长沙职业学院建设工程与管理系的录取通知书。
9月1日,他到长沙职业学院报到后,又接到家乡县人武部的通知,让他回来参加役前集训。也就是说,他已进入新兵行列,但没有接到入伍通知书。参加集训后他又赶到长沙,在学院仅上了四五天课后,家乡县人武部正式通知他光荣入伍。他马上在学院办好休学手续,身披大红花,在一片锣鼓喧天的欢腾中,登上了东去的列车,一种当兵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爸爸妈妈很高兴,特地从福建请假回来为他送行。告别时,爸爸给了他一个男人大大的拥抱,并一再嘱咐他:“到部队好好干!要听领导的话!”妈妈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悄悄在他裤兜里塞了500元“私房钱”,让他别饿了肚子。
令王士豪没有想到的是,他此次入伍前去的东部战区73集团军某部所在地也在福建省,与他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很近。新兵训练很紧张,要求很严。要知道,这是一个地方青年实现由民到兵的转变过程,每个新兵从身体到思想、从作风到精神,都必须来个彻底的转变与塑型。玉不琢不成器,部队就是一个年轻人成器成才的大熔炉。此时,身高1.78米的王士豪,体重180多斤,胖得一跑就喘。单杠一个也吊不上去,班长用背包带系在他的手腕上帮他练,拉不上去就不让他下来,哭也没有用。最终,引体向上他能拉上六七个了,成绩良好。对他来说,在地上爬低姿是最痛苦的事了。由于身体笨重,他的速度开始像蜗牛。有一次,他爬了一个上午,两只胳膊全在地上磨得血淋淋的,至今还留着伤疤。3个月新兵营的艰苦训练,这个四排一班的排头兵身上掉了20多斤肥肉,成绩全部合格,最终被分配到反坦克火箭连。
日落月升,王士豪在军营的每个日子过得都很充实。入伍第二年,在他由列兵转为上等兵的时候,连队炊事班需要一个人,他主动报名。此时的他其实根本不会做饭,他的想法是一边学点厨艺,一边能抽出时间来复习,以准备考军校。入伍之后,他更加明白,只有考上军校才有可能成为舅舅那样的军官,同时提升自己的文化等各方面的素养,更好地成为部队的建设者。在炊事班,第一次切菜,他就把自己的手指切坏了,因为他从未使用过菜刀。但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他很快就学会了各种菜肴的炒法,刮鱼鳞、做包子、包饺子更不在话下。有时一个人,也能把全连的饭菜做好。
部队领导知道他想报考军校,全力支持。他也如愿走向了军校的考场。但是,与他一起报考陆军步兵学院的考生成绩优秀者太多,他无奈落榜了。
转眼服役期满两年了,连队领导找他谈话,希望他留下来转士官。可此时心里装满考军校落榜后的一腔惆怅,他决定退役回到地方院校完成学业。当部队举行隆重的“向军旗告别”仪式,留队战友给他卸下肩章、胸章和领花的那一刻,他突然明白自己即将与生命中最向往的军旅时光告别了,眼眶不觉一红,泪水滑落而下。
自从离开家乡参军两年来,王士豪就没有探过一次家。当他在家乡欢迎退役老兵的锣鼓声中兴冲冲奔向家门时,发现久不见面的爷爷头发又白了许多。而更令他惊讶的是,当他跨进自家大门的一刻,突然发现了正屋里挂着奶奶的遗像!他非常悲伤地问爷爷:“奶奶什么时候去世的?你们怎么没有告诉我!”爷爷告诉他,奶奶去世已经一年了。为了不耽误他在部队的训练、工作和复习,所以没有告诉他。这一刻,小伙子突然明白全家人对他在军营的发展寄托了多么大的希望!就连近在咫尺打工的爸爸妈妈,为了不影响他的工作,一次也没去部队看望过他。一种莫名的痛苦袭来,王士豪觉得没有能实现自己在部队的理想,辜负了亲人们的期望。
但一切已成过往,再多的痛苦和后悔都无济于事。经过部队的历练,王士豪思想上成熟了许多。青春还在,毕竟自己才19岁,往后要更加努力,继续追求人生的理想。
配图来源于网络
第二次入伍
2019年9月,时隔两年重新回到长沙职业学院,王士豪很快办理了所有恢复学籍的事项。从部队上回来的他,给人感觉其成熟度超过了他的年龄。在满腔热情投入学业的同时,他担任了学院学生会干部,帮助学院搞好大学生的军训,给大家讲述部队的光荣传统。在每周例行的担任学院升国旗的旗手时,他总是按规定穿上在部队时穿的军装。
每当这个时刻,彷佛时光倒流,恍惚间他似乎觉得自己又回到生机勃勃的军营。连队的一切不时浮现在眼前。每天早晨战友们“一二一”喊声震天的跑步声,训练场上你争我夺的生龙活虎,开饭前战友们嘹亮的军歌,各种政治教育课堂上领导的谆谆教诲,一个个军营的镜头历历在目。他常常从睡梦中惊醒,好像自己还在军营里。
虽然身处大学校园,周边都是青春飞扬的年轻大学生,但王士豪总感到自己与年龄相仿的他们好像不是一代人,平时与他们关注和谈论的话题往往也不一样。比如,他在部队养成了每天“3个半小时”的习惯,即每天早上半小时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每天晚上半小时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每天半小时读报,从中了解国内外大事。他还特别关注手机上的国内外军事信息,但凡有相关的军事新闻,他都特别感兴趣。
2020年冬天,祖国西部万勒河谷边境冲突的消息传来,立即触发了他再次投入军营的冲动。几个月后的2021年3月,春季征兵工作开始,学院武装部通过手机微信群给在校大学生们发出了征兵信息。即将完成学业的王士豪跑到学院武装部,询问自己再次入伍的可能性。武装部人员查看了他的档案,发现他完全符合二次入伍的条件。更巧的是,此次前来征兵的就是新疆军区某部的一个维吾尔族军官。如果此次入伍,他将随其到西部边防军营。他想,自己第一次当兵的地方在祖国的东部,第二次入伍如果来到祖国的西部,很有意义。
他打电话征求爸爸妈妈的意见,父母都赞成他二次入伍的想法;有着50年党龄的爷爷,也支持孙子的决定;正在部队服役当军官的舅舅,更是赞同他的想法。在长沙上学期间,王士豪已谈了一个比他小一岁的女朋友,她在另一所大学读书,长得很漂亮,彼此处得很好。他征求女朋友的意见,这个女孩对他说:“年轻人就应该趁年轻,外出闯一闯。我完全支持你再次参军。”
2021年3月18日,已经22岁的王士豪,在学院举行的隆重欢送仪式后,再一次披红戴花走向军营。此时,他建功边防的信心满满。心里想,即使像22岁的肖思远那样为守卫边疆而牺牲,也在所不惜。经过三天两夜的长途跋涉,他与一同入伍的战友来到了天山脚下的新疆军区某合成师,投入到人生的第二次新兵训练。
得知他是再次入伍,新训单位很重视,一来就任命他担任新兵十三班的副班长。他在参加新训的同时,能够很好地协助班长搞好全班的队列训练。自第一次退役之后,他的体重又恢复到从前,原来在部队练就的8快腹肌变成了“一块”,所以他要取得良好的成绩并不容易。但新训结束时,他的成绩基本都达到优秀。尤其是他的内务,始终是新战友们的标杆,被评为新兵连的“内务之星”。
由于表现突出,新训结束后他被推荐到乌鲁木齐司训部队学习汽车驾驶,两个月后顺利拿到军车驾驶照B证,能够开大卡车和装甲车。接着,他被分配到喀喇昆仑山驻军某部当驾驶员。营区驻地海拔5000多米,高寒缺氧,王士豪刚去时极度不适应,高山反应厉害,头痛欲裂、浑身没劲,夜里睡觉也要使用氧气瓶,头发大把大把地掉,但他顽强地坚持下来了,工作表现得到领导和战友们的认可。
7个月后,他被轮换下山。根据他的意愿和要求,部队再次批准他复习考军校。他像第一次报考军校一样,依然选择陆军工程大学指挥专业,想实现第一次入伍期间没能实现的上军校的愿望。但这一次由于各种原因,他还是没有考好,依然落榜。
转眼就是两年过去,王士豪服役期满,部队领导征求他是否愿意留队当军士的意见。此时,他的心绪比较复杂,似乎还没有走出第二次考军校失利的阴影。不过他已深深感到,文化的欠缺无疑会影响自己走向新的人生高度。这时,同他一起入伍的其他几名同学,都决定回长沙继续读书了。得知这种情况,他也决定同他们一起退伍,继续完成学业。于是2023年3月,王士豪再一次退出现役,回到了长沙的母校。
配图来源于网络
第三次入伍
学院张开真诚的笑脸,欢迎这些从军归来的学子。入学不到1个月,校方就给了退役军人学生们专升本的机会,前提是要参加文化考试。王士豪抓住这个机会,各科成绩考试合格,在大专毕业前两个月,考入湖南城市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攻读本科。
可这所学院不在省会长沙,而在湖南的益阳市。在2023年9月1日开学的前几天,他独自坐车去这所新学院考察。进得校门,他突然看到一队队学生在排队等待体检,原来是今年的秋季征兵工作又开始了。这次,是南部战区海军在这里征招水兵,也就是说这些新兵经过训练后大多是要上军舰的。他马上联想到电视剧《火篮刀锋》里的许多画面和台词,不禁热血沸腾。也许是神差鬼使,他就在那一刻萌生了再次走进军营的冲动。
不要问他“为什么”,就像一个见到孩子落水的军人毫不犹豫跳下水救人一样,他什么也没来得及想,舍身救人的品性已经刻在他的骨子里。而对军营的向往和热爱军队的情结,使王士豪在这一刻又做出了第三次入伍的决定。
不过他想,自己今年已经24周岁了,再次入伍合不合格呢?他马上到学院武装部询问。前不久,国家征兵部门对应征青年的年龄有了新规:高中(含中专、职高、技校)毕业生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含高校在校生)年满18至22周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上半年符合毕业条件的毕业班学生年满18至24周岁;研究生毕业生及在校生放宽至26周岁;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男青年年满18至20周岁。学院武装部人员查阅了各项规定后告诉王士豪,他完全符合第三次入伍的条件。他觉得这是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次参军的机会,必须珍惜。体检和政审合格之后,他立即办妥了第三次入伍手续。
激动之余,他打电话告诉爸爸这个消息。爸爸先是惊讶,而后又表示:“儿子,只要你感到快乐,干的是正事,爸爸就支持你。”深爱着他的女朋友虽然有些不舍,但最终也同意他又一次奔赴军营。9月16日,新学院以最隆重的仪式欢送王士豪和其他同学入伍。
新的军营,环境非常优美。在这个海军训练基地里,还保留着一尊尊虎门销烟时的大炮,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新兵连的“三史”教育,使王士豪感受到一个新时代革命军人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鉴于他是第三次入伍,就被分配到学兵一营一连一班这个“标兵班”,并且成为排头兵。在这个班里,他的年龄居然不是最大的,还有一个已经26岁的研究生毕业入伍的新兵。他非常珍惜第三次入伍的机会,在班里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努力用自己的所能帮助其他新战友叠被子、整内务、搞训练、传经验,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当然,他自己的训练也不敢有丝毫怠慢。毕竟年龄比别的新战友大好几岁,必须付出更多的汗水才能取得好成绩。由于他从小跟着爷爷下河捉鱼摸虾,游泳成绩特别好。他很担心自己万一哪个地方做得不够好,被别人说他“摆老资格”。因此,他与大家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全班13个新战友一致推选他当了副班长。
带兵老班长刘文汉,仅比他大两岁,富有带兵经验,是基地公认的优秀班长。谈起王士豪这个“老新兵”,他赞口不绝,说王士豪一看就与别的新兵不一样,各方面显得成熟许多,处处都起模范带头作用,成为他工作的得力助手。不过,由于他年龄比其他新兵大些,有些训练更费劲些,好在他特努力,各课目成绩大多名列前茅。
连指导员魏伟,是毕业于海军工程大学与大连舰艇学院的高材生,见过各种各样的兵,就是第一次见到第三次入伍的新兵,也感到好奇。他找王士豪谈话,问他今后有什么想法。小伙子也直言不讳地告诉他:“我非常热爱部队,想在部队长久地干下去,能为部队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能考军校更好,不能考或考不上,希望今后能留在部队当个军士。我觉得我的生命,就属于部队。”指导员在鼓励他“好好干”以对得起自己的第三次入伍时,又对他说:“一个人应该有理想,但自己的个人理想最好是同部队的需要同频共振。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固然好,但由于各种原因当我们个人的理想受挫时,还应该认真对待,服从部队需要。”经过军营多年教育的王士豪明白指导员的话外音,已经比较成熟的心理会使他能够正确对待今后军旅人生的各种考验。
有着丰富的部队政治工作经验和带兵体会的该基地政委高博说,王士豪由于自己非常热爱部队,家人又坚定地支持他,加上新兵入伍政策的调整,他又善于抓住机会,使他能够第三次入伍。今后,第二次、第三次入伍的新兵可能会更多。这对我们部队的带兵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这样的新兵,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也要严格要求。但也不能以苛刻的眼光看待他们的一举一动,否则就会在无形中增添了他们的心理压力。一个人如果没有极大的崇军热情,是不会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入伍的。部队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努力满足这些新兵在军营建功立业的愿望。这对吸引更多的有志有智的社会青年入伍,全面提高和促进新时代部队现代化建设水平,大有裨益。
(朱金平,著名作家。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冰心散文奖获得者。现任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