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官网
010-8589 6967
首页 > 纪实作品 > 详情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外婆的饼酱/陆桂江
来源: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 发布日期:2023-10-12

 


作者:陆桂江



我的外婆出生于小商人家庭,由于家道中落下嫁给外公,住到了乡下。

从小在街头市面上长大的外婆,嫁到农家干农活不在行,但她腌制些泥螺、蟹酱,做的甜面酱、饼酱等下饭小菜十分在行。

如今,我外婆离世已五十多年了,但她在世时做的那些小菜的味道,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尤其是她做的饼酱。

有一年秋,正在长身体的我突然没了胃口,几天下来人变消瘦了。外婆说,我来做饼酱给你吃。

“‘饼酱’是什么呀?”我不解地问。

外婆说:用豆饼做的,也就是用大豆榨油后的下脚料压制成的饼,所做的酱。

“啊!豆饼不是用来喂猪、肥田的吗?”我一脸茫然地看着外婆,意思是外婆怎么叫我吃豆饼?

“我怎么可能叫我外孙子吃豆饼呢,我用黄豆做。”外婆连忙解释道。

说着,外婆就拿出刚收获的黄豆边淘洗,边给我讲了饼酱来历。

传说,有一年,村子里闹饥荒,有一地主家为节省粮食,他自己家人吃米粮,让几个长工吃豆饼煮的饭。几天下来,长工们实在是吃咽不下,如果倒掉吧,又怕被地主家人发现后遭骂,就把即将要馊的豆饼饭偷偷地倒在缸头里,撒上一点盐,经搅拌后,用泥土封好口。几天下来,拆封一看,竟发现豆饼饭出了新奇效,一尝,大家都觉得味道很不错,这就有了“饼酱”这道下饭菜。

说话间外婆已把黄豆洗净、凉好,然后叫我生火,准备上锅炒。外婆边炒边说:现在用黄豆做相对简单了,只要把洗净、凉干的黄豆炒至七八分熟,盛于筛子或干净的畚箕里,阴凉至黄豆发脆时辗碎,然后放入小缸头里,加适量的温水搅拌后加盖。如果用豆饼做,先要用木工刨子,把豆饼刨成薄片碾碎后,放进锅里加入适量的水煮熟,待到凉时盛入小缸头中加盖。

后面的步骤就一样了,小缸头外面用旧棉絮裹严实,让它自然发酵。

约七八天后,当外婆打开缸盖,一股臭而微香的味道,让我直向后退。只见外婆用筷子挑看豆屑,发现豆屑中出现了粘丝。成功的喜悦顿时布满了外婆苍老的脸颊,她兴奋地说:“发酵成功啦!”

“外婆,是不是现在就可以吃了?”我迫不及待地问。外婆瞄了我一眼说:“看你馋的,还要加料、蒸煮呢。”

只见外婆把发酵好的豆屑倒出,像搋馒头酵一样,在桌子上用劲搋了几下,边搋边均匀地放入盐、生姜末,还加了炒熟的芝麻,经均匀搅拌后,仍放回了缸头里。

“好了,晚上煮给你吃。”

傍晚时分,外婆盛了半碗饼酱,浇了些菜油,撒上葱花,放到锅里隔水蒸了十多分钟。

端上桌后,外婆大声叫道:“馋猫,快来吃喽。”

我连忙拿了筷子,品尝起来。“细腻、润滑,比平时吃惯的咸菜、咸瓜鲜美多了!”顿时胃口大开。

之后,外婆几乎每年都要做上一缸头的饼酱。每当看到我胃口大开时,外婆的脸上都会露出得意而幸福的笑容。

饼酱,就像臭豆腐一样,“闻闻臭,吃吃香”,是旧时农家餐桌上常见的一道下饭菜。它既不算大菜,也不是名菜,更上不了酒席餐桌。虽然这味土肴,古今酱园店里从未见过加工出售,但饼酱营养丰富,润爽可口。难能可贵的是,外婆做的饼酱优质,七邻八舍的乡亲也争相品尝,外婆都慷慨相赠。每当我想到她时,总为有一位心灵手巧又和善的外婆而感到自豪。

处暑节气到,一阵阵秋风吹尽了大豆原本周身茂盛的叶片,通身披挂的豆荚子实暴突,不免使我又一次想起了外婆做的饼酱。它滋养了我的童年,伴随着我一生甜甜的回忆。





(陆桂江,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20多年,资深记者。退休后钻研地方史志编纂,为《余东镇志》《富民村志》等主编。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江苏南通市海门区地方志研究会会员、崔桐研究会会员、海门区老科协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