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18日,我会官方网站、公众号上隆重推发了本会会员孙海芬的散文佳作《最“美”的桃儿》,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
生发出各自悟会的独特情愫,纷纷写来了“读后感”。我们在阅读作者带有浓郁情趣的作品的同时,也从读者的慎思妙章中撷取到更多
更深的“真谛”。今在此选发两篇,以飧诸位大家。
孤 桃 续 想
——读《孙海芬|最“美”的桃儿》之感
作者:雷雨惊梦
周末有闲,有幸读到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网站上孙海芬女士的文章《最“美”的桃儿》。作者在果园看到一颗摘剩的桃子,于是产生联想,并在不摘与摘、不吃与吃、不写与写中发生行为转换,完成情感抒发。全篇思考深邃、匠心独运,文笔优美,语言细腻。桃儿如人,文如其人。尽管我不擅长写这类文章,也禁不住要写几句,就算是配个读后感吧。
一
那颗桃儿的确是普通的、平凡的,平凡得土生土长。《诗经》里就有描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本是说桃花怒放时,姑娘出嫁远走,没想后来演化为“逃之夭夭”。同样称为桃,猕猴桃跑到新西兰转了一圈,改个名字叫奇异果,回来居然成了“海归”。还有胡桃,也有称核桃,通说是汉朝时张骞从西域引进,但也有说起源于河北。唯独这个桃,平凡而清白。
文人们写桃,大多注重于写花,写花之艳美。而我,更喜欢桃的实,更喜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小时候,院子边上就有一株桃树,每到春天,开出纷红色的花,我们都不会在意,倒是初夏时节,一长出青脆的桃子,就馋着上树了。在那个食不裹腹的年代,哪会机会等它变红呢。
我在想,人们为什么会喜欢桃?是不是因为人是猴子变的,而猴子最喜欢吃桃。是不是因为孙悟空偷王母娘娘仙桃时,那个吃相很好看。不管怎样,如果没有喜欢,也就不会有那篇文章,而我,也不会此时敲打键盘。
历史越悠久,数量越众多,越容易普通。而那个桃儿,因为错过了采收时段,连普通的机会都没有。余下的就是被人遗忘,渐渐消失,直到有一天,一个人的出现。
二
那个桃,是果园里最后的,单独的,但一定不是孤独的。它有追求,它在等待,静静地,而非寂寞地等待,等待缘的到来。
缘这个词,真的很魔性。翻看《说文》,“缘,衣纯也”,其本指衣服的边沿。而衣服,大多要包边扎线,否则会散。也许是因为有丝有线在一起,于是演化为命运的牵连。
缘,更是一个佛的术语,是佛的根本教义之一,所谓缘起性空、缘会则生、缘离则灭。就如那棵桃树,本身是不存在的,因为碳、水、气等各种元素聚在一起,才有了这个缘会的实体。如其被燃烧,这些物质就会分散,则缘就尽了。缘来挡不住,缘去留不住,这听起来有点躺平,但也可以正视人生。
生活中其实有各种缘,最常谈的就是姻缘,因为千里之外可以一线来牵。其实,神和灵也是缘,所谓心有灵犀、神交能久,大街上的一次擦肩,抖音上的一次关注,都有可能结缘。缘于彼此,是愉悦的甚至是幸福的。桃儿是怎样想的不得而知,但那人肯定是这样想的,至少桃儿也没有反对。
“为爱坚守,为缘寻找”,这是中央电视台节目《等着我》固定的开场白。缘不能只是等待,也可以找寻,但更要懂得珍惜,珍惜当下。当然,如果没有抓住,也许就不是缘。如此一说,倒成玄学了。
三
桃儿的命运,先是被摘了,后是被吃了,但最终留住了缘。
那个桃儿,从萌花开始,一刻不停地吸收着养分,一刻不停地壮大自己,一定是想发挥作用、感恩培养,决不想就此香消形散。但它没有办法主动,谁让它发育晚、长得偏、隐得深、发现迟呢。但也应了我的一句碎语,“我无意抢夺您的目光,但也不回避被人欣赏”。
被人欣赏是价值体现,回报欣赏是义字当头。正所谓投桃报李,正所谓“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阅己者容”。估计,那桃是这样想的,而吃桃子的人,知道桃儿的心。
工作需要有声有色,生活需要有滋有味,交往需要有情有义。欣赏的要义是相互理解、共同支撑、彼此奉献。作者能知桃之心,当更能知人之心,不然怎么能感恩奋进,怎么能硕果累累,怎么能高朋如云,又怎么能两情相悦、天长地久。
写下这些文字后,才发现其实只有三个字:“桃”“缘”“义”,离三国时蜀中故事“桃园结义”,还差一个“结”字。好了,那就先小“结”到此,补齐这个字。
2024年5月19日·成都
(雷雨惊梦,律师,作家。诸多作品刊见于各大报刊。现定居于成都。)
桃与人的韵影共鸣
——《孙海芬|最“美”的桃儿》之评析
作者:王春城
《最“美”的桃儿》是一篇经典散文。作品取材源于作者的个人生活,在她眼中,平凡嬗变为奇葩。作品文笔娴熟流畅,热情洋溢,思想内涵深邃。掩卷品味,发人深省,心中油然有“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的彻悟。
第一,阅读散文之前,我先欣赏了附在文章中的两帧精美照片。一帧是生长在树上的靓丽可人的桃子,桃儿硕大,轻轻的月白底色,泛着淡雅的微青,迎面是阳光渲染的粉色桃晕,浓绿的叶子自然地衬托着诱人的桃子,和谐地相互拥抱在一起。喜欢,羡慕,联想都来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贲其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另一帧是这只桃儿幸运的又有了温馨的“家”,她脱去盛装,蜕变为室内摆件,与茶具为邻,茶具则平添了灵气,办公室内从此提升了活力,她与茶具不争不抢,立体感的心的形象,仿佛要随时呕出一颗心来,奉献给青睐,欣赏她的所有人。
然而,完整欣赏了散文阐释的桃儿的丰富内涵,我才真正理解了桃儿的“美”的真谛,方才感到自己认知的单调、肤浅与狭隘,并为之汗颜。
第二,作者三次赞美。最“美”的桃儿,依序逐渐深化、升华,讴歌桃缘,礼赞桃缘。第一部分是作者邂逅桃缘,惊艳桃缘。把偶遇桃园唯一挂在枝头的桃儿视为一次奇遇和美好机缘,描摹作者的同事们见到桃儿之后的诧异,言语、举止、心理动态有声有色,言犹在耳,如临其境,使读者的感情与作者的形象逼真描述一起跌宕起伏。接着作者感慨凝华成如下金句:
桃子的绽放和坚守,需要境界。
即便被遗忘,仍不忘初心。以自己的独有,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因为被遗忘,才比同类果实多见了那么多世间的美好。
笑到最后的桃子,是最“美”的桃子。
最后一句一语双关,点出了题目,同时揭示了桃儿的质的内在美。
第二部分,作者把桃儿的潜质“美”进一步人格化,赋予人的思想情感,萃取为桃儿的内心独白,亦为散文的核心。一方面表达作者桃缘必到的毅力和相互自信;一方面作者投入的情感冥冥之中与桃韵桃缘有某些思想共鸣:
我的等待,只为了你的到来。
我的坚守,只因为你一定会来。
栉风沐雨中,我强壮着筋骨。
孤独寂寞中,我历练了坚强。
百果斗艳中,我学会了沉默。
被人遗忘时,我懂得了积淀。
怀揣着美丽的梦想,修炼从内到外的完美。
相信!相遇的时刻终会到来。……
字字珠玑,如跳动的音符。句句抒怀,理智思维,富含哲理。或如溪水淙淙,让人思索;或如席地而坐,对话人生阅历,让人折服,奏出俊采的美好生命乐章。
第三部分,是散文的主旨。由桃儿的内心独白,升华到与作者修养、格局淬炼的契合,自然地推广到社会与人的“三观”:
第一句,震聋发聩:欣赏比占有更有意味。第二、三句,为了醒目,仅有十个字,各占一个自然段的位置:
桃儿是幸福的!
桃儿,如人。
作者直抒胸臆,掷地有声,点出文章的主旨,读后让人醍醐灌顶。
第三,修辞。
比喻贴切,无牵强附会。
夸张,并不姿意扩大,让人印象深刻。
对比,突出中心,深化主题。
拟人,全篇把桃儿赋予生命,有思想,有灵魂,人格化,人性化,使作品更有立体感。
散文写作时间夸度逾年,三个部分逻辑推理,依次呈递进式逐步深入,最后到达顶峰。
散文对桃儿的孤独、坚守、等待、沉默、绽放、积淀等,都有理性的思考,准确地诠释出哲理的丰富内涵。
散文慎重精雕细刻,每一句叙述都有附加成分修饰,增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提升了文章的感染力度,不啻是一种精神享受。
作品明显有赋的特质,足见作者文不加点的写作功力!
2O24年5月20日深夜·唐山
(王春城,笔名:冀晔。从事教育工作39年,钻研文学理论与创作,作品多次获好评。)